入藥入膳入茶的新會陳皮,白囊刮還是不刮?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入藥入膳入茶的新會陳皮,白囊刮還是不刮?

       大家都知道新會陳皮是藥食同源、食養(yǎng)俱佳的滋補養(yǎng)生保健佳品,入膳既可以調(diào)百味,入方也能調(diào)百藥。

 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,當新會陳皮入菜時有很多人喜歡把白囊刮掉,而用其泡茶時卻不刮,這是為什么呢?刮和不刮有什么不一樣嗎?

  / NO.01 /

  其實,白囊是一種中藥材

  其實,白囊就是新會柑的“橘絡”和“橘白”。橘白在果皮和果肉之間,呈海綿狀薄層,內(nèi)表面常有橘絡。橘絡為蕓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內(nèi)的筋絡,柑肉表面也有,顏色多為淡黃白色。白囊曬干后也是中藥材,久陳后則變成棕黃色。

  橘白:《中國醫(yī)學大辭典》記載,其苦辛,溫,無毒。有和胃化濕之功,主治濕濁內(nèi)阻;胸脘痞滿和食欲不振。橘絡:《中藥大辭典》中記載,其性味甘苦,平。入肝、脾二經(jīng)。有通絡,理氣,化痰的功能,主治經(jīng)絡氣滯,久咳胸痛,痰中帶血,傷酒口渴。

  / NO.02 /

  新會陳皮“去白”的由來

  將新會陳皮的白囊刮掉,這一處理方式俗稱“去白”。關于“去白”的由來,在美食界有一種說法,認為刮去白囊,可以去除苦澀;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,認為白囊生濕,所以要刮掉。那么這些說法靠不靠譜呢?

  左邊留白、右邊去白 

  / NO.03 /

  “去白”古有之,生濕沒有根據(jù)

  有宋朝百科全書之稱的《圣濟總錄》記錄了應用陳皮的多個藥方,其中有些藥方表明要“去白”。由此可見這種做法,在宋朝已有出現(xiàn)。

  其實,新會陳皮的“去白”和“留白”就各自有不同的作用。在《藥性賦》中,是如此記載的,“留白者補胃和中,去白者消痰泄氣”。簡單來說就是,留白可治脾胃。去白則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,可以治肺病。

  從中醫(yī)上看,白囊的去與留,都有它們各自的作用,而生濕的說法是沒有根據(jù)的。

  / NO.04 /

  “去白”確實能去苦味

  在CCTV-4中文國際頻道《中華醫(yī)藥》健康故事:陳皮歲月的欄目中,有提到陳皮作為美食調(diào)料要“刮白囊”是為了減少苦澀。

  注:新會陳皮泡軟后刮去白囊,營養(yǎng)不會被“刮走”,但泡陳皮的時間不宜太長。

  在陳皮膳食暢銷書籍《餐桌上的中藥——陳皮》也提到了,刮囊是為了減少苦澀味。經(jīng)統(tǒng)計,書籍中所列舉的132個陳皮膳食菜式中,明確提到要刮囊的有12個,而這12種提到刮囊的膳食主要是甜品和湯膳。蒸、炒、煮等菜式及茶飲就沒有提到要“刮囊”。

  紅豆陳皮糖水 圖|來源網(wǎng)絡

  陳皮白囊含有一種叫“蘆丁”的營養(yǎng)素,該物質(zhì)會帶來苦味。因此刮囊確實可以去掉苦味。不過這種物質(zhì)對身體也有好處,能使人的血管保持彈性和密度,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,預防腦溢血的發(fā)生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一般年份較淺的新會陳皮,白囊的苦澀味就會重一些。而高年份的新會陳皮,如10年以上的,白囊已經(jīng)轉(zhuǎn)化并有所剝落,苦澀味則會逐漸變少。

  一般新會陳皮泡茶,用的都是年份較高的皮,苦澀味已經(jīng)沒有,所以很多人泡茶時就選擇不刮。

  結語

  入藥入膳入茶的新會陳皮,白囊刮還是不刮?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:

  1.煮湯或煮甜食時,陳皮可以適當刮去一些白囊,以防生苦澀味;

  2.泡茶用的新會陳皮,如果年份較高,可不用刮,如年份較低,建議可以刮;

  3.新會陳皮白囊的去與留,各有作用,根據(jù)個人需要來決定留還是刮;

  4.新會陳皮的白囊不會導致生濕。